冠軍之路|精益求精,將“中國手藝”發揚光大
“有親戚是珠寶鑒定師,小時候就很好奇這些閃閃發光的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。”2017年,15歲的林鈺鑫到廣州南華工貿高級技工學校就讀珠寶設計與制作專業。剛開始,林鈺鑫更喜歡設計,可隨著加工出來的珠寶越來越多,滿滿的成就感,讓林鈺鑫反而對加工工藝更加著迷。
切割、拼接、焊接、打磨……一塊塊貴金屬,在林鈺鑫的加工下,變成了美麗的吊墜、手鐲等。在日前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珠寶加工(國賽精選)項目比賽中,林鈺鑫要純手工將一塊銀片,打造成一個高46毫米、寬30毫米、厚14.2毫米的寶石面具,面具的鼻梁、雙眼鑲口都要很細致。珠寶加工項目難就難在精細度,實物的誤差不能超過0.02毫米,這比頭發絲還細。最終,在一眾高手之中,林鈺鑫脫穎而出奪得冠軍。
林鈺鑫的奪冠之路并非一帆風順。他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廣東省選拔賽中獲得了第9名,無緣國家選拔賽。林鈺鑫賽后痛定思痛,仔細分析失敗原因,覺得自己很可能是在相似度、表面處理這些方面沒有做好。于是,他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,進行針對性的訓練。
談起獲勝的秘訣,林鈺鑫坦言就是“熟能生巧”。“比如要將兩小塊金屬焊接在一起,最好的焊接手藝就是完全看不出痕跡,就像它自己長出來的一樣。”林鈺鑫告訴記者,要做到如此精細,需要控制好焊料的大小,還有火候和時間。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。
對于未來的計劃,林鈺鑫表示,自己才18歲,還可以繼續沖刺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。走上世界競技舞臺,跟各國的技能人才進行交流,也將中國的珠寶加工手藝發揚光大。
林鈺鑫在比賽中
廣東作為珠寶制作大省,珠寶加工產業體系成熟且發達。如今,珠寶加工工藝越來越復雜,消費者對珠寶首飾的要求越來越高,還催生了“私人訂制”。這要求珠寶工匠們手上的活不能夠丟,要不斷地做精做好。
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穎思 李天研 劉春林
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廖雪明 劉春林
海報設計:黃潭
p>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
來源:https://new.qq.com/omn/20201222/20201222A0GT4D00.html